當春節(jié)來臨,人們才會發(fā)現,老家的汽車消費居然如此旺盛。
“老李家新買的車不錯,又可以放歌,又可以遮風擋雨,還是四個輪子。”過年回家不久,父親就在耳邊嘮叨這個事情。隔壁的李大爺年前換了個“新座駕”,“閃閃亮亮”外形和炫酷的新功能惹得父親大人心里癢癢的。隔了一天下樓,恰好看到了李大爺的新座駕,還道是什么新產品,原來是一輛低速電動車。
如今,低速電動車在老家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玩意兒了。在大約兩三年前,縣里的老人們忽然興起了一陣低速電動車的消費熱潮。原來的“夕陽紅”騎游隊,將裝備也從三輪摩托車、兩輪摩托變成了低速電動車。“使用中基本上不花錢,就是用電費。”李大爺說。李大爺家住在一樓,這個新玩意兒就停在花壇旁邊,一點也不費事。不過有些住在高層的,就比較費事了。
“大部分都是自己扔一根充電線下來,或者就在門衛(wèi)那里充電。”父親說。我到小區(qū)的院里看了一眼,基本上沒有一個充電樁。這個快屬于“五線”劃分的小城市,畢竟不像北上廣深或者省會城市那樣,在小區(qū)內配備了充電樁。但是這絲毫不會影響人們的消費熱情。在馬路邊上,或者菜市場周圍,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小車。
在城里面瞎逛的時候,我看到在縣城里不知道什么時候突然多了條“新能源汽車專賣街”,在這條街上,林立了大概四五家各種品牌的低速電動汽車,另外還有一些高速整車廠的微型汽車,比如奇瑞的小螞蟻等。這些產品都被打上了“熱銷”的招牌。“銷量不錯,我個人感覺這個是電馬兒(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摩托車)一樣,后面用的人會越來越多,畢竟就兩三萬起步的汽車。”店主說道。
四間鋪面,超過三十臺的產品,展示了店主對未來趨勢的信心。而在農村,這種變化似乎更加明顯。在附近的村里,傳統(tǒng)的燃油三輪車已經越來越少了,而電動三輪車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。家家戶戶都基本配備了一輛電動自行車,當然,傳統(tǒng)的自行車也不可少。“電動車基本上不用花錢了,用幾年之后換一個電池,又可以像新的一樣動力充沛了。我覺得非常劃算,但缺點就是跑不遠,動力不夠,但是拉點蔬菜什么的,還是足夠了。”郊區(qū)一個菜農說道。
值得一提的是,即便是在村里,也能看到一些被村民從縣里騎回來的摩拜或者ofo。“當然會用了,打開微信交個押金就可以了。”村里一位大媽說?赡苁呛芫脹]有去村里,這樣實在是讓人驚訝。不過,對于離城鎮(zhèn)比較遠的村里來說,“電動化”和“網絡化”顯得比較遙遠了。
“村子里面沒有什么年輕了,出行的話還有一些鄉(xiāng)村客運,但都是不定時間,不定點的,出門不是很方便。”一位山里的老鄉(xiāng)說。他背著頗多的年貨,在鄉(xiāng)鎮(zhèn)上等待鄉(xiāng)村客運司機載滿客,有時候,他會等待幾個小時。但在過年期間,顯然不會這樣。
電動汽車這種新近流行的交通工具在農村已有燎原之勢。我同事表示,從老家縣城年底舉行的廣場促銷車展上看到,為低速電動車開辟了展示專區(qū),其中雷丁、麗馳等來自山東的品牌車輛多,而不知名的小品牌數不勝數。在縣城的繁華地段還開有一家雷丁品牌的專賣店,其外在的店面規(guī)格與形象不亞于一家傳統(tǒng)汽車4S店。盡管在政策層面,低速電動車還算不上是法規(guī)意義上的電動車,但不妨礙其已經打著新能源汽車的旗號招攬消費者。只需2~3萬元、無需駕照、無需上牌的多種“便利”,成為這種車流行開來的關鍵因素。
在中國汽車行業(yè),這兩年包括“電動車”在內的新能源汽車是整個行業(yè)發(fā)展的關鍵詞。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策,再到企業(yè),沒有不在這個關鍵詞上下功夫的。其中電動車又是焦點之中的焦點。電動車的整個產業(yè)鏈都處于火爆之中,而為了給電動車打造一個利于成長的環(huán)境,可謂是調集了各方資源。首先是政府補貼,基本相當于車價的一半多,有的甚至超過了車價。另外是各種消費福利,包括不限號、不限行、免除停車費等,但在城市里面推廣電動車,還是難上加難。
汽車越來越多進入農村居民家中是大勢所趨,即便是在縣城,堵車這種從未發(fā)生過的事情這幾年也在上演。當春節(jié)來臨,人們才會發(fā)現,老家的汽車消費居然如此旺盛。而當前鄉(xiāng)鎮(zhèn)農村地區(qū)的傳統(tǒng)燃油車還遠遠沒有滿足需求,誰能抓住農村市場誰就會在未來競爭中取得先機。而就國家大力推進的新能源車而言,在大城市已經初具規(guī)模,但在農村卻被低速電動車搶了先機,未來如何規(guī)范這塊市場會是一個繞不過的話題。
“大的問題是,這些電動車駕駛者不需要駕照,缺乏駕駛知識和文明,基本是橫沖直撞,想怎么開就怎么開,非常的危險。”一位駕駛者表示。一個新出行中國的到來,必將是伴隨著法制的健全。
原標題:春節(jié)特別策劃 | 老家的潮流出行方式:電動車在縣鄉(xiāng)火熱的打開了市場